杰弗里·尤金尼德斯,是美国近年来相当活跃的知名作家。1960年,他出生于美国底特律,祖父母是从小亚细亚来的希腊移民。曾就读于布朗大学◆◆■,198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英语及创作专业硕士学位。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曾多次向我提问■◆★◆★,关于基列国及其内部运作的细节。这些疑问都成了这本书的灵感来源。而另一部分的灵感来源则是我们正身处其间的这个世界。”《使女的故事》结局十五年后,基列国的统治从内部显露出衰腐的迹象◆◆。基于此,阿特伍德写作了《证言》★★◆★■。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的作者马迪亚斯·埃纳尔(1972年—)◆◆,是法国作家兼翻译家,曾长期居住在中东,目前在巴塞罗纳一所大学教书。埃纳尔出版的作品并不多,但已获得一些重量级的奖项。
昆德拉是当今国际上在文学地位和作品销量上最有号召力的大师之一,也是历年诺奖得奖呼声最高的西方作家◆★■■◆。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从此奠定在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
卡夫卡文学奖是最著名的诺奖风向标,凡是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作家,都会成为诺奖热门人选■★◆★◆。卡夫卡文学奖■◆★◆,由捷克弗兰兹·卡夫卡协会2001年创设,只要作家有一部作品被译成捷克文,就可成为提名对象★■◆◆。2014年阎连科成为第一个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微型世界》是一部充满哲思与人文趣味的游记式小说,作者从中欧古城里雅斯特的一座咖啡馆出发,一路走过山谷、潟湖、森林、高原★◆★■,细致入微地描绘生活图景和人生况味,将平淡日常中闪光的思想和动人的诗意融入这一片古老的土地★★◆。在这个“微型世界■◆◆◆”里,林间的风、沙洲上的流浪狗★■★、森林里饮水的鹿、琥珀色的夏天,尤其是古老厚重的历史,滋养了在这一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也滋养了萨巴、帕索里尼★■◆★,乃至乔伊斯等伟大的作家和诗人◆★■■★。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中性》主人公美籍希腊裔人斯蒂芬尼德斯■★■★■◆“出生”过两次:第一次是1960年在底特律■■■★,那时她是个女婴;第二次是1974年在密执安州,那时他成了个十四岁的男孩★★★■◆◆。按医学报告,她/他是个罕见的■★★■“两性人■◆★■◆★”。
西格丽德·努涅斯,生于1951年★■■■◆,父亲是中国-巴拿马混血,母亲是德国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作为《纽约书评》的助理编辑,年轻的努涅斯成为处于癌症术后恢复期的苏珊·桑塔格的助手★◆■◆★,由此进入一代知识偶像的私人生活◆■。三十多年后,她以一部立意独特的小型传记——《永远的苏珊:回忆苏珊·桑塔格》轰动文坛★★◆★。努涅斯现执教于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多所高校。
《异类婚姻谭》探讨婚姻关系、社会关系带来的人的异化,将人的异化以怪谈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和丈夫的脸变得越来越像,丈夫按照自己的意愿变成一株芍药■◆■,和狗群生活的人渐渐也变成一只狗……小说汲取了日本古代说话文学的源头活水,从婚姻这一微观视角出发■★◆■,描写了一幕幕小家庭中碎片式的生活图景。本谷有希子◆◆◆★■◆,2000年创办主持◆■★“剧团★★■◆◆◆、本谷有希子”■■◆★,并担当编剧、导演。
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也是二十世纪加拿大文坛享有国际声誉的诗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起★■★◆,阿特伍德便以持久旺盛的创作力不给评论界任何淡忘她的机会。她获得过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大多数重量级国际文学奖,并被多伦多大学等十多所院校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她的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2017年,阿特伍德获卡夫卡奖和德国书业和平奖。2019年,阿特伍德凭借《证言》再度问鼎布克奖。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米兰·昆德拉作品全新系列》套装十六册■★,收录《玩笑》《好笑的爱》《告别圆舞曲》《生活在别处》《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译者阵容强大,译文忠实传神◆★■★◆■,其中《笑忘录》曾获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
布克奖被公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奖之一。
杰瓦德·卡拉哈桑是波黑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出生于波黑多米斯拉夫格勒★◆,在萨格勒布大学攻读文学理论和戏剧学,获博士学位★★■◆。
法国久负盛名的文学大奖。设立于1903年,每年颁发一次★★◆■,从当年在法国出版的法语小说选出获奖作品。1987年为了鼓励年轻人读书,又特别设立了“龚古尔中学生奖”■■■,由法国的中学生投票选出获奖小说。
作者以遗传学理论为基础,让故事中始为女身终变男身的叙述者讲述一个希腊裔家族历史遭遇的传奇故事■■★◆。沿着家谱溯流而上,追寻横亘在两个大陆数百年的基因宿命,这个回溯■★◆,不仅是身体的◆★■■◆◆、一个人的存在上的,也是文学上的。这一切令《中性》同时彰显出男与女、悲剧与喜剧、古典与后现代的双重面目。
与普利策小说奖被视为美国最重要的两个文学奖项★◆◆◆■,它是美国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也是出版界的盛典。
1506年,米开朗基罗只身前往伊斯坦布尔■★◆。他要接下达芬奇无法完成的任务,为苏丹建造一座跨海大桥◆★◆,这样就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才华远高于劲敌达芬奇★◆。
《夜空的抚慰》出版于2015年(波斯尼亚语),2016年译为德语◆★,在德国文坛译界掀起波澜◆◆■。这部由三部曲组成的长篇小说取材真人真事,讲述了文明中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主人公奥马尔·海亚姆生活在公元11至12世纪,是波斯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他青年时代的两位挚友■★★,一个是马利克·沙赫苏丹的宰相,权倾朝野◆◆★◆■,一个创立了著名的阿萨辛派,成为以刺杀活动播散恐惧的匪首■■。海亚姆本人则淡泊名利,唯对浩瀚的夜空和那背后隐藏的真理情有独钟。作为王室学者,他以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见证了塞尔柱帝国的兴盛与衰败,也见证了那段波诡云谲的历史中最为闪亮的人物和传奇◆◆★。
提到文学大奖◆■,很多人都知道诺贝尔文学奖。每年十月,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都是一次文学高光时刻。但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诺奖,还有不少重要的文学奖项★★★◆,也非常值得关注★◆■★。
小说的主线是一条被誉为犬类中的阿波罗的巨型犬——大丹犬与主人公相知相伴的故事★★◆,讲述了失去与重生的互化。
普利策文学奖的标新立异之处在于它与大众口味的背道而驰,畅销的文学作品从不受它的垂青。普利策文学奖是美国普利策奖众多分支中的一个。1917年◆★★★★◆,该奖的第一届颁奖仪式举行★★■■★,此后每年颁发一次★■■◆★。